近年来出台了《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》等一些列利好政策。尤其是2021年以来,国家加大对种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,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。例如2021 年 2 月,我国发布的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打好种业翻身仗,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,给予育种研究项目给予长期支持,支持种业龙头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。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将生物育种产业纳入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,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,要立志打好种业翻身仗,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。中国农作物种子发展迎来的第三次政策机遇期。
目前我国种子行业市场集中度低,企业研发投入少并导致普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,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种业,我国种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,具备“育、繁、推”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公司较少,种子企业或科研院所与跨国种业公司抗衡的能力较弱,在全球化浪潮的经济形势下,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农作物种子公司进入的严峻威胁和强大冲击。
从种业科技进步看,培育优良品种步伐正在加快。刘信表示,近年来,我国不断加大育种创新攻关力度,品种选育数量大幅增加,品种类型不断丰富,一批高产稳产、优质绿色新品种加快推出。比如,水稻优质品种占比在逐年增加。2022年,国审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优良品种占比首次超过6成,兼具绿色、优质、高产的“三好”品种就有22个。在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双轮驱动下,未来我国本土种子企业将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,以国际化视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整合,充分利用“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”进一步做大做强,实现从封闭型发展向开放型发展,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。